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药量对效果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药量对效果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药粉一次能服用多少啊?
  2. 中药煎煮是否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药粉一次能服用多少啊?

这些都是不确定,治疗病情的不同,病情的严重,服用的药量也是不同的,用量也是不一样的,患者要谨遵医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不建议自己根据所谓的病情用药,服用中药粉最好用文火煎熬,这样会更好的达到药效,熬制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中药煎煮是否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这应视药物的种类和质地而定。一般在煎煮中药时,先用大火,等沸腾之后调成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从沸腾时开始计时,大约半小时左右,第二煎则可略长10分钟煎药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中药药量对效果的,中药药量对效果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多数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则分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以及冲服等各种情况,需遵医嘱。

就拿贝壳及矿物类中药,如牡蛎龙骨石决明、代赭石、石膏等,因这类药物质地坚硬,药力难于煎出,可以多煎煮一段时间,使药力被更多的煎煮出来,提升药物疗效。一般需要先煎20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甚至可以煎煮1小时。另外,还有一些贵重的药物,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等,为了避免他们的药力在煎煮过程中被其他的药物吸收、破坏,需要单独煎煮,可煎煮1小时左右,煎煮出来的汤汁既可与其他药物的汤汁和服,也可单独服用。

而一些质地轻飘、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藿香等,就不能煎煮过长的时间。因为这类药物的药力以一种或多种挥发油为组成,会随水蒸气的熏蒸而挥发掉,降低药物疗效。一般煎煮5-10分钟既可。

中药药量对效果的,中药药量对效果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中药汤汁的浓稠程度作为判断中药煎煮是否煎好的标准,其实不然。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药力一点点的释放到汤汁中,当这一过程达到平衡的时候,药力就释放不出来了。如果继续煎煮,药物的无效成分就开始渗透到汤汁中,影响药物的疗效。

由此可见,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有效成分并非越多。不同的处方有不同的煎煮时间,应遵医嘱煎煮中药。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中药药量对效果的,中药药量对效果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邀请。

首先,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中药煎煮时间有自己的要求,并非时间越长越好,这一点也从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举例说明,大黄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它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泻火,通便导滞、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等。其中,当用于通便泻下时有一个要求是“后下”,2015版《中国药典》的说法是“大黄用于泻下不宜久煎”什么意思呢?当用大黄来治疗实热便秘的时候,最好煎煮的时间短一些。换句话说,大黄用于通便的有效成分,不是煎煮时间长好,而是煎煮时间短好。

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中医理论的角度,大黄泻下是其苦寒药性的表现,但是沸水煎煮的过程中,药物的苦寒之性是减弱的,所以煎煮的时间短,药物的苦寒之性保留的好,泻下作用就明显。从现代医学科学的角度,大黄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结合型的蒽醌苷,随着煎煮时间的变化,蒽醌苷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先上升后显著下降(见下图)。所以,大黄煎煮时间不能太长,太长时间后,蒽醌苷类成分会下降的很低,泻下作用就会减弱,所以煎煮时间短比较好。

由此可知,不是说中药煎煮的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中药是多功效的复杂体,根据不同的功效,来选择对应的煎煮时间,才是合理的选择。一般来看,质地坚硬的药材适合先煎久煎,例如石膏、龙牡、磁石等;而含有挥发油、苷类或气味芳香的中药适合后下少煎,例如薄荷、大黄、荆芥等。

中药煎药时,将药物放入砂锅或不锈钢容器内,用清水将药中的尘和砂等附着物洗去,然后加入沸水浸泡半小时后再行煎煮。所加水量,要看药量多少而定,一般以浸过药面为度。 煎药的火候 视药物性质而定,有的需要猛火急煎(如解表药、清热药);“解表药与清热药煎煮的时间10~15分钟”。解表药与清热药含挥发***物成份久煎会降低疗效。有的需要慢火久煎(如滋补药),一般滋补药煎时间15~30分钟药物有效成份才会出来。这些需在看病时询问清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药量对效果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药量对效果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