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怎么起效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药怎么起效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药怎么煎效果好?
  2. 现在的中药有颗粒的,也有液体的,哪种疗效最好?
  3. 什么是中药的归经?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药怎么煎效果好?

煎药,一直是件麻烦的事。熬多久、如何煎、用什么最好?还没开始,直接来个三连问,可以把人给堵死。

一般而言,一副药通常要熬20-30分钟,若是方剂主治伤风感冒、里头又是多芳香类药材,比如薄荷藿香菊花金银花等,那么熬煮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多煮反倒将药味给煮没了。

中药怎么起效果,中药如何起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若是里头有附子、川乌、草乌之类的带毒药,虽然是制过的,但建议是提前将附子先熬煮二十分钟,之后再和其它药物一起熬煮。

大多数情况,熬煮器皿。最好选用陶瓷罐,可能加热过程会慢一点,但能够使锅底均匀受热。而且,陶瓷不会跟哪样药材所厌恶,从而影响药物。

针对滑石粉、车前子龙骨牡蛎等一系列粉剂,子类药物,以及矿石类药物,最好的方法,便是用个小纱布袋,将它们包裹起来,再一起熬煮。

中药怎么起效果,中药如何起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煎药的方法:

药用具:以沙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忌铜、铁锅。

煎药用水:自来水、井水。

中药怎么起效果,中药如何起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煎药火候:补益药宜用文火慢煎;解表药宜用武火急煎。

毒性强之药:比如白附片,30克以上的最少要煎一个小时才能解毒。

一般中药要先用水泡浸20到30分钟,加水泡过中药2/3厘米即可,用大火烧开再调至慢火煲40到45分钟,把药汁倒出来用水壶装好。再返煲第二次,水泡过药面即可,大火烧开调慢火煲25到30分钟,把药汁倒出兑在第一次药汁,可分两次服用

其实正常情况下,中医在开方时就会嘱咐患者,开的方剂需要注意,在熬制时的问题,怎么服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而现在有些中医开方之后,也就说说怎么服用,怎么忌口就没了。很少会说到熬药的问题上,也就会造成很多人对熬制中药过程不太清楚,认为加水进去熬开后喝了就可以了。

我国的传统中医对,煎药其实有很多讲究。只是现代人什么都讲究高速、快捷,也就把很多煎制的过程都简化了。甚至有的过程也没有办法达到那么精确了,因此我们现在熬中药时也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至于效果会不会减退,这个.....只能说看看下面的对比就知道了。

一、拿到医生开出的方剂后,应该先把药用清水泡一泡。因为药店里的中药,多都是晒干、烘干或者人工制干的药物,药里面很脏。一是为了让干燥的药物充分吸收水分,好让一会熬制时更容易把药性熬出来。在则是为了泡出药物里的一些脏物。一般泡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要注意是泡药,就如泡豆子一样的泡,不要认为脏就像洗菜一样去洗药。

而现在我们吃中药人,很多都没有做这一步,甚至有的为了方便,直接在药店里就打成末了。这样熬的中药,药性是吃到了,可药里各种细菌等脏的东西也都吃进去了。这就跟在菜市场里买了菜,回家直接切好就开始炒差不多的道理。

二、我们看过的书籍、***剧里,多是用的土罐子熬药,就觉得应该是用土罐子熬药就是最好的,这其实是误解。正确理解应该是,传统中医讲究药性里的五行生克,是什么药性,就用什么器皿才是最好。

不过一般情况的熬制药物,多是以“银器为上,瓷器为次”为基准。而古人用银器来熬药必须是有钱人才能做得到,瓷器也是贵重的东西,因此一般家庭就用,我们所谓的土罐来代替陶器进行熬药。

现代的瓷器已经很普及了也很便宜,所以熬药选用瓷器为好。但不要用铁制、铜制、铝制等的器皿来熬药。因为很多药物遇到这些物质后会沉淀,使得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甚至有的药物会引起化学反应。

煎中药是有讲究的,首先熬中药的器皿要选砂锅最好,熬制中药前,应该先用清水把药物泡半个小时,然后在放到火上进行煎制,先用大火烧开,然后改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即可,把煎好的中药倒出,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加水进行第二次熬制,还是以大火烧开,改小火熬20分钟就可以了,然后倒出药汁,与第一次倒出的药汁均匀混合,分成两等份,分早晚服用。

现在的中药有颗粒的,也有液体的,哪种疗效最好?

药草园姑娘说中药:中药颗粒包装,又叫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发展极快。而且韩国和日本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但是,我国中药配方颗粒推广就较慢,究其原因,这跟国民对中药配方颗粒不了解,误以为疗效不好有关系。

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药材制得的,一种中药饮片经过煎煮、浓缩、制粒,精制而成。

也就说中药配方颗粒,就是拿一种中药饮片煎煮后,凝缩药汤制成的颗粒,所以中药饮片起到的作用具有的特征,与配方颗粒是一样的。

不需要繁琐的煎煮过程,省事省水省煤气省时间

不用再喝味苦量多的中药汤,可以直接冲服、服用量少

煎煮好的中药汤即使冰箱密封保存,保质期仍然很短,而且出门在外,就无法随身携带,会造成断服,影响治疗,相比较下,配方颗粒安全卫生,方便携带。

由于是单味药材制成的,所以保证了成份完全和疗效确切。

中成药就是传统的丸、膏、丹,或者现代的一些剂型,如水蜜丸,片剂。 口服的颗粒剂的吸收,要比这些中成药剂型都要快,所以见效快,药效好。

其实中药本来就包括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成药有膏、丹、丸、散、片剂等。而中药饮片现在发展的有颗粒确实也有煎好的汤剂,这是方便病患者便于出差携带方便。至于疗效好坏主要是对症下药就是好的疗效,还是看最后结果。

什么是中药的归经?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药的归经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归经是指对于一定脏:腑经络病证所起的特殊治疗作用。它是根据药物的疗效,结合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及四气五味归纳出来的,並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规律。

例如:黄芩清肺热,干姜温肺寒,故二药皆入肺经。治疗时便可根据肺的寒热而选用之。五味入五脏;菊花主入肺经,兼入肝经;柴胡可清肝经及心包经热;木通能上清心窍,下泄小肠,治心烦尿赤等等。

可见,中药的归经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以上分析供参考之。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比如黄芩、夏枯草同样是寒***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黄芩偏于清肺热,夏枯草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有像人参鹿茸都是性温的补益药,但鹿茸以补肾为主,人参以补脾为主的不同。因此,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中医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现。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反之,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同时根据药物的疗效与作用部位、经络结合起来,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如苦杏仁桔梗止咳平喘之功,而喘咳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说苦杏仁和桔梗归肺经。由此可见,归经理论,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观察汇总总结出来的。

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掌握归经,有助于临床辨证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如外感热病,热在气分,当用石膏、知母等气分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若热在卫分,当用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2、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如[_a***_],其原因有很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也各不相同,羌活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

3、运用归经理论,还要根据脏腑经络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药。

由此可见,应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起到“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资料:《中医基础理论》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怎么起效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怎么起效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