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寿中药别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寿中药别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人五十寿诞称呼?
  2. 九旬别称?

古人五十寿诞称呼

 古代称50岁男子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艾语出《礼记·曲礼上》有五十曰艾;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

大寿中药别名,大寿中药别名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婴儿期——襁褓,儿童期——垂髫,少年期——总角,15岁——束发,20岁——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0——杖朝,90——耄耋,100——期颐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大寿中药别名,大寿中药别名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旬别称

是古稀。
因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期颐”(90岁)、“韶华”(100岁)等九个不同的阶段,而“九旬”指的就是其中的“期颐”阶段,也就是一个人活到90岁的年龄段。
此外,中国传统民俗还有“白寿桃”、“寿星”、“寿诞”等词语来形容长寿的旧人,在传统文化中对长寿人的尊重和崇拜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鲐背之年 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释义: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

大寿中药别名,大寿中药别名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该用法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另见于《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等文。此外,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均对这一用法有所解释,尤其《释名·释长幼》一篇,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

中文名  鲐背之年

拼音  tái bèi zhī nián

外文名  In the back of mackerel

释义  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指老人高寿

出处 《诗经·大雅·行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寿中药别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寿中药别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