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材性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药材性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喝中药能吃冰的吗?
  2. 消炎的药属于凉性还是属于热性?
  3. 为何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药大多数都是寒凉的,而缺少温热药呢?

中药能吃冰的吗?

不能吃冰。喝中药的时候要忌口,除了避免辛辣***的食物之外,生冷食物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大都属于寒凉食物,不利于消化功能的运行,从而影响中药的吸收。中药要按照医嘱服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消炎的药属于凉性还是属于热性?

中医防治思路和西医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的是阴阳平衡为治病之本,西医是就事论事胃痛治胃腿痛治腿,所以中药有寒凉温热之分,西药只有抗菌,抗病毒类别之分。但消炎药像头孢消除炎症后机体就不会发热从子个角度来说是凉性的吧!

中药材性寒,中药性寒的中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何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药大多数都是寒凉的,而缺少温热药呢?

谢谢邀请!这实际上牵涉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近代中医的传承和流派,第二,民众对发热的认识和药商的推波助澜,第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

熟悉中国医学史的同志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以叶天士,薛雪,吴塘,王孟英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在江浙一带崛起,形成了著名的温病流派。温病流派典型的特色就是擅用清热透邪养阴,擅长用寒凉药。近代温病大家丁甘仁先生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解放后建立的多所中医学院都有丁甘仁门人***的身影,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以及首批30名国医***有很多是丁甘仁***或者祖籍江浙。因此,在现代中医院校教育中,温病学派的传播占据了主流地位。

热者寒之,因此在对发热疾病的认识上民众容易想当然的认为治疗热病就要用寒药,毕竟炎字上面两把火嘛!基于这样的语言环境,药商们也乐意推波助澜,毕竟向民众解释炎字上面两把火比向民众解释发热了为什么要用热药容易的多,这样宣传的结果是民众更加相信发热了就要用寒凉药,具体是不是这回事,民众没有这个能力去理,也懒得去理。

中药材性寒,中药性寒的中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到治疗发热的中成药,寒凉的中成药不少,实际上寒温并用的中成药也不少。单纯的辛温解表的中成药真的不多见。笔者去年深秋有一次淋雨后感冒,去药店买药,在感冒药专柜转了整整一圈,才在角落找到了唯一的一种风寒感冒颗粒

实际上现在由于空调的广泛使用,即使是在南方地区或者夏天,感受风寒或者寒热夹杂的都不少,去年一年我在急诊使用温热的麻黄都有超过20公斤。相信随着中医药法的落地,政策的鼓励加上民众科普的提高,以后辛温解表类的中成药会越来越多的。

温热药麻黄汤,桂枝汤。对风寒感冒作用效果极佳。温病学发展应用寒凉类药多。受西医类教育医者多,人的思维固化,发热误以为热证,验血白细胞数高于正常误以为感染(热证)。感染即控制,抗生素应用,宣传的力量,二花,连翘黄芩柴胡可以消炎去火。西化中医多,存药废医(中医医理)。中医理论吃不透,随波逐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认为的苯医)。医学分科细化,缺乏整体观念。经济利益关系。总之温热药应用于感冒不会用,医者心中无底。

中药材性寒,中药性寒的中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知道你对中医了解多少,通俗的讲,寒症传变慢,温热病传变快,这是基本规律。寒症误服寒凉药即使加重病情也不至于发展很快,但如果温热病再误服热药则会很快伤津耗液,可能很快变成危症。中成药大部分都是患者可以自己随意购买,寒热病情判断不清,寒凉药风险较低;再一个好像现代人一部分部分体质偏热,又喜欢吃香辣食品,寒症到体内也容易化热,……………………多年没有从事中医了,表达不太清楚,大概是这么回事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材性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材性寒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