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材箭杆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药材箭杆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箭杆风介绍?
  2. 箭杆粗细有什么区别?
  3. 炒山姜别名?
  4. 将军夜引弓的〝引〞意思?
  5. 蒙元时期的蒙古骑兵的武器是弓箭,请问,箭杆是什么做成的?

箭杆风介绍?

箭杆风是姜科山姜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

根状茎横走,有分枝,多节,节上生须根,有芳香气味;茎直立,丛生;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前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叶脉隆起;叶鞘抱茎,外面披白色绒毛;花冠二唇形;花期4-6月,果期6-11月。

中药材箭杆风,中草药箭杆风的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箭杆风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箭杆风喜欢温暖潮湿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生于溪边、山谷林下较肥沃的地方。箭杆风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

箭杆粗细有什么区别?

同一品牌的箭,箭杆粗细区别首先是箭的重量不一样,因为重量区别造成箭射中以后冲击力或者穿透力不一样,箭杆粗则冲击力更大。

其二箭杆粗细直接影响飞行速度,箭杆粗则抗风能力小,箭杆细则抗风能力大。

中药材箭杆风,中草药箭杆风的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猎一般用6.2的箭, 金属把、箭台可调的。也可以用4.2 竞反,用4.2和3.2 箭越细抗风能力越强 ,箭粗容易压线。

炒山姜别名

别名

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

中药材箭杆风,中草药箭杆风的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产地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

将军夜引弓的〝引〞意思?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1、释义  引:拉、开的意思。  2、出处原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4、简析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蒙元时期的蒙古骑兵的武器是弓箭,请问,箭杆是什么做成的?

《天工开物》对明代军用弓箭(用于弓射的箭)的制法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书中说,箭头通常长一寸,形制有多种,满蒙地区的箭头像桃叶枪,广东南部黎族人的箭头像平头的铁铲,中原地区的箭头像三棱锥。

《武备志》中也记载有多种不同的箭镞,这些箭镞的用途不同,形制也各不相同。有专用于射缆绳的月牙箭;用于射马的艾叶头箭、铲子箭、狼舌头箭;既可射马,又可射人的菠菜头箭、凿子头箭、柳叶箭;还有用于破甲的破甲锥箭;用于射马或打猎的三叉箭、菱叶箭、眉针箭、兔叉箭;由戚继光创造的两开肩箭;用于打猎或传递信号的铁扑头箭;用于演练的皮顶角顶小扑头箭;还有四扣马箭、荞麦棱箭、无扣箭、攒竹箭、半边扣箭等多种箭矢。

《天工开物》里说,箭杆一般长二尺,末端有一个凹槽,称为“衔口”,用于扣弦。各地制作箭杆的材料也不同,如南方用竹,北方用柳木,满蒙地区用桦木。

如果箭杆上打有孔,射出去时就会和安装鸣镝的箭一样迎风发出声音,即“响箭”。这种响箭宋代也有,称为“鸣铃飞号箭”。从《武经总要》上的插图来看,鸣铃飞号箭的箭杆便有多个穿孔,与《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类似。和使用鸣镝相比,这种制作响箭的方式相对比较简易和廉价。

一般来说,用竹制作箭杆时,并非使用单根竹材,而是要用三四条竹条粘合在一起,然后再将粘合好的竹材削成表面光滑的圆柱体长条。削好后,两端要用丝缠紧,然后在表面髤漆,这种箭杆又称“三不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材箭杆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材箭杆风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