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把中草药打成粉与煎成汤效果一样吗?
  2. 中草药的炮制方法很重要,得当,显效;究竟是丸剂好,还是水剂好?

中草药打成粉与煎成汤效果一样吗?

我提倡有效方剂打粉口服,特别是含名贵中药材的。中药汤剂中药量大,药性功效容易偏差,所以中医需要不断调理配方一般1剂中药都在100克以上,而中药粉2-5克就有效果,是药三分毒,粉剂摄入量大大降低,所以民间中医喜欢打粉给药,降低用药风险。粉剂性价比很高,一般一副汤剂打粉可以吃15天以上,吃15天药粉功能远大于一剂汤药,万一方剂不对病少少药粉也不致干病人严重恶化。特别是慢性病,如果天天汤药也会吃出问题来。所以有效经验方可以打粉治疗,但要注意有些中药是不宜粉剂给药的。

绝对不一样!通过煎熬,可以使药材中的治病成分析出并在热力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其效力与打成粉后冷混合的效力会有巨大差异。或者说,热混合后有疗效,而冷混合可能无效或效力大打折扣!

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很大的区别呢!

首先,以含量来论中药,是错的。

如果把中药打成粉服用,理论上是将整个中药成分都服用了,疗效应该更好呀!实际呢,可不是这样。

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煎药的过程,是一个成分提取的过程,也是除杂的过程,还有就是合煎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把药打成粉服用,就没有这些过程,影响药效是必然的。

药物的剂型,是影响药效的关键

中药的剂型,膏、丹、丸、散。现在还有片、颗粒胶囊等。不同的剂型,会影响药物溶解、吸收、在哪里吸收。从而就会影响药效。中药打成粉,就已经改变了药物的剂型了,肯定跟汤药效果不一样啦。

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效果不一样,不代表效果差

现在,我们做创新,必须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以疗效论好坏。所以,如果我们想在中药超微粉方面进行改进,就应该做到疗效的研究程度,不然就是对中药发展的不负责任。

中医讲“汤、散、丸、膏”。汤者、即煎成汤剂,也叫“熬汤药”,汤药汤涤脏腑,以图速效,多用于脏腑疾病,或急症。“散药”,也称面子药(也可以灌入胶囊),面子药主要是疏风活络、舒筋活血作用。“丸药”主要是攻坚作用,主要适用于体内肿物,疮疖脓肿,瘿瘤肿块。膏有拔毒生肌,拔寒祛湿,行气、活血、止痛作用。虽然处方药一样,但在用法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如果体内肿块、肿物、肿瘤,用汤药效果不明显,消费还高。如果脏腑疾病或者急症,用丸药效果肯定没有汤剂快。风湿骨病,骨伤、骨病,用散剂效果最佳,用丸药次之,汤剂更不明显。所以说中药打成粉和汤药效果是不一样的。

草药炮制方法很重要,得当,显效;究竟是丸剂好,还是水剂好?

中草药的炮制方法很重要,得当,显效;究竟丸剂好,还是水剂好?

听过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吗?

中草药的应用方法很多,确实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就目前中草药市场所经营的是常规原材料,如果进行炮制仅以丸制或水制来讲,那这里面还得问一句治什么病?这一点古中医很讲究的,由于我是没有文凭证的人,这里有关数据或处方就不提供了,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中草药炮制方法和应用效果的关系。

传统中医常应用以形治形的方法相对应,同样在取材中也讲究原材料的应用部分,如叶、花、果、枝、根等,除了取材配伍,还对脏腑适用也有区别,如上焦、中焦、下焦来对应于药物,主流上对整个消化系统也有归类,如上诮化道、下消化道,所以在制作中是根据病变应用区域进行制作的,如上消化道产生的病变,胃或十二指肠,多以丸剂好,应用丸剂有利药性胃内持续时间较长,从而增加胃内对药物的吸收,如转化到肠道的疾病多以水剂好,由于水剂在整个消化系统都处于优势,相对水剂较为快速把药性带入下消化道病区,如喝水多的人,就能较快地感受到利尿作用,所以在炮制过程中应根据药理与病区应用的需要相对比较合理处理较为恰当。当然,在炮制方法上还有更多相关讲究的,如药酒膏药、等等,这里只简单为粉丝们分享个人看法。如果有实用介值也可分享到其他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内服好还是外敷效果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